27岁的高桥直树(化名),在东京一家工厂上班,工资一天一结那种的非正式工,每月到手大约15万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9300)。
按理说,他这个收入连中等也算不上,可只要节省着过,一个人生活勉强够了。但高桥每月得拿出近10万日元来偿还贷款,余下5万,要在东京活下来,可能实际上过得连流浪汉都不如。
▲看不到人生希望的高桥
居无定所的都市流浪者们,许多人将网咖作为比租房更便宜的住所。而高桥找到比网咖更便宜的住处——24小时卡拉OK店。
有一家卡拉OK连锁店,前年推出“月票”制度:每月花1500日元,不限店铺,一天用一次,每次至少需要点一杯饮料,但每次不限时间。
高桥算了下,即便每次需要点一杯饮料,整体价格还是比网咖便宜。吃饭就去便利店买两个饭团。于是,他带着行李和睡袋,开始了辗转于卡拉OK店的生活。
▲高桥把卡拉OK店当睡觉的地方
根据“月票”制度的规定,高峰时段实际上还是被限制的。当然,高桥也有自知之明,既不好意思在人家店铺生意最火的时段过去,也不好意思真的每次一进去就呆满24小时。
他还是很在意店员看自己的眼光,保留着最后的自尊心。
把高桥直树拖入人生地狱的最大凶手,可以说是当初上大学时借的助学贷款。如果没有每个月近10万日元的还贷支出,他现在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安稳,能够规划的未来更明朗。
▲日本有48.9%,近半大学生靠“奖学金”上学
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助学贷款有个容易令人误解的总称——奖学金。别说中国人听到这个名词容易误会,不少日本人也稀里糊涂误以为奖学金是领了以后不用还的。
奖学金简单说两大类:一种就是品学兼优,送你的,这种凤毛麟角。一种就是借你的助学贷款。
助学贷款又分两大类:一种是借你多少,将来还多少,没有利息。另一种有利息,将来你得连本带利还钱,绝大多数的“奖学金”属于这种。
或许用“比住宅贷款利息高得多的一种高利贷款”来形容,大家更容易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奖学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▲日本的“奖学金”就是借的债!
高桥直树的家庭不宽裕,看着父母每天辛苦工作,为生计烦恼,还在上高中的他有了自己的想法:要去上大学,唯有“奖学金”这一个法子可行。
18岁时的他,想法很天真:借钱去上大学,等毕业工作了还钱就行。
高桥的天真无知并没因背负上大额贷款而火速成熟。上了大学后,他想法简单地觉得搬去离学校近一些的地方,一个人单独住。这样,本来可以住家里不花钱的,每个月愣是多出来6万日元的公寓租金。
为了解决房租,高桥大学期间忙着打工挣钱……
大学毕业后,找了份正社员的工作。虽然大家的初任工资都不高,但高桥毕业的同时,意味着也将开始每月偿还助学贷款的生活。
工资扣掉房租和还贷,几乎剩不下钱。为了生活,他不得不下了班以后,晚上去打工。这么一来,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,出于无奈,高桥第一次伸手“小额贷”。
之后的日子,拆东墙补西墙。没补多久,他的生活便无法继续,因拖欠房租被赶出来。到他变成半流浪汉,都没把房租给人补上。
现在,高桥直树每个月的全部还款金额加起来10万日元,到手收入只有15万。晚上在24小时卡拉OK店睡觉,白天在工厂上一天班结一天工资。有今天没明天,他说想到这个,只想死。
▲每两个大学生就有一个因“奖学金”导致贫困恶性循环
当初的高桥至少明白,现在借的钱,将来得自己来还。许多申请助学贷款的18岁们根本连这笔钱算是自己借的,都没搞明白过。
助学贷款,是学生本人名义的贷款,不是家长!!
然而,有意思的是,家长作为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人,拍板决定借钱,但将来又不是家长来还钱。
这等于一个18岁的高三孩子在根本没拎得清轻重,也没理财概念的情况下,背负几百万乃至上千万日元的贷款债务。替他/她做主的的,是他/她们的父母。父母是否深思熟虑过,这么做到底对不对?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否有能力还钱?
▲一例:借了476万日元的助学贷款
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2011年的统计数据:约有33万人不能按时还贷,拖欠的还贷总金额达878亿日元。其中约有1万人,因无力偿还贷款而申请个人破产。
一名因“奖学金”破产的女性上节目现身说法:奖学金,这个被忽视太多年的人生陷阱。
还贷款,对成年社会人来说,也许是伴随大半生,再正常不过的日常。但对一个家庭经济不佳,没有后盾支持的社会新鲜人来说,不高的收入,在开始新生活的同时,也得开始每月还债。
每月到手收入:14万日元(人民币约8700)
房租:6万
水电煤气:1万
吃饭:4万
医疗:3000
通信:1万3000
零花:8000
结余仅6000日元(约373),可每个月还有5万日元(约3100)的助学贷款还贷等着她。家里父母指望不上,所以,最后,她只能申请个人破产。
最近三四年,“奖学金 破产”话题终于引起社会重视。可2013年~2017年的五年里,已经有1万5000人因助学贷款问题破产。
高桥直树的父母没有能力负担儿子的大学学费,但他们有能力阻止儿子贷巨额款项。而没能力负担的这个结果里,有没有不善规划理财、合理消费导致的?
高桥直树为了上大学不得不贷款,可他没有考虑过大学四年里,每天不图上学方便,省下每个月6万日元的房租开销。没考虑过每顿饭的便利店饭团,改去普通超市可以买到便宜的饭团。这些,他没意识过的,父母家庭也教过他……
如果说,一个家族的长期兴盛是几代人前赴后继,没有一代掉链子,持续不断的努力换来的。那么从因“奖学金”名义的贷款,而最终导致破产的,就是典型的缺乏理财知识、无长远规划等等,一代负面影响给一代的连锁反应结果。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