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一些国家按自身利益行事,把口罩和其他医疗物资视为某种零和地缘政治游戏,但也有国家无私地把此类资源供应给最需要的国家,展开“口罩外交”。这种交流呈现出一种新的善意——任何地方都不如日中之间的慷慨互赠这样显著且出人意料。

在新冠疫情之初,国际上很多国家得悉我国爆发了新冠病毒,纷纷对我们伸出友谊的双手。其中有白俄罗斯,巴基斯坦,日本,韩国,俄罗斯等国家对我国抗击新冠病毒带来支持和援助。而在这些国家中,对我国支援力度最大的,就是日本,而且在我国爆发新冠病毒后,第一时间就开始了援助。

全球各地对疫情的反应形成鲜明对照。中国批评美国的吝啬援助,日本被认定为慷慨大度的典范。通过捐赠医疗物资,日本重建早已断裂的日中桥梁。对此,即便在本国疫情紧急之际,中国民众和政府也在寻求回报日本。两国间的这种慷慨互助令许多观察人士深感震惊。很难想象如此深层次的敌意能被如此迅速逆转。

日本对疫情的积极反应,是一系列日中关系改善中的最新现象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源自两种正同时存在的轨迹:日中之间与日俱增的合作;隐藏在东京与华盛顿之间的沮丧感。

美中贸易战已成为令日中经济紧张最小化的强大推动因素。而安倍在处理日美关系时遭遇难题,反复无常的特朗普令东京备感沮丧不安。而日中领导人之间已形成越发稳固的关系。与此同时,中国一直坚定支持这个邻国如期举办东京夏季奥运会。日中关系另一令双方宽慰的因素是双边人际交流激增。赴华留学的日本学生稳步增加,2016至2018年从13595人增至14230人。2013至2019年,中国赴日游客从130万人次增至960万……

2月10日,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宣布,自民党将向中国提供支援资金,将从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每一位自民党国会议员3月经费中,先行扣除5000日元(约合人民币318元),向中国捐款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洪说,政治家群体自掏腰包捐款,这一举动可以说史无前例,“钱的金额虽然不大,但瓜子不饱是人心”。这也展现了一种姿态,因为政治家的行为是有一定示范作用的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因中国发生重大灾害,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近20次物资等方面的大规模援助,包括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、2003年非典疫情、2008年汶川大地震。

但与以往的援助相比,日本这次自上而下总动员式的援助,还是有不少特殊性。除了自民党国会议员扣除经费用以向中国捐款外,一些日本地方政府还动用了救灾应急物资。
日本茨城县中部的水户市,只有27万常住人口,救灾应急储备中有15万只口罩,拿出5万只捐赠给了重庆市;名古屋市救灾应急储备中共有36万个口罩,向友好城市南京市捐赠了10万个;常住人口约17万的日立市只储备了两万零几千个口罩,拿出两万个作为支援物资,几乎倾囊而出。此外,东京、大分、熊本、长崎、宫崎等日本地方政府都不惜动用救灾应急储备援助中国。

日本湖北总商会执行会长吴小玲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日本工作和生活,在她看来,日本人是很有感恩之心的,“你给他一份爱,他就还你十分情,民族性格就这样”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录制为武汉加油的视频中也提到,日本不会忘记“311”特大地震时中国对日本的帮助。
“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,他们很知道灾难来了是什么样子,邻居遇到灾了,他们有一份共情心,会自觉地去帮助。”吴小玲说。另一方面,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,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跨越国界的,对相互间经济合作、人员往来密切的国家影响尤其大。

尽管诸多因素指向两国关系解冻,但目前尚不能断言这究竟是昙花一现,还是太平洋地区政经和战略版图正发生可持续变化的兆头。即便如此,疫情至少完成了一项鲜被观察人士认为可能的事:化解日中几代人之间的敌意。眼下,两国正在相同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同舟共济,任何一方都不会受益于中断这种互惠合作。
人们常说,浪费危机是件可怕的事,显然美国已在这场危机中放弃全球领导角色。来自20世纪的经验是,那些在全球灾难中始终传递共同人类信念并打造关系的国家,在随后而至的世界秩序中通常会拥有最大发言权。

面对日本的做法是值得赞扬的,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困难,互助互利和平友好的发展是两国的诉求。中国讲求礼尚往来,你对我好,我就对你好。

Categories:

Tags:

Comments are closed